活性炭吸附等温线

实验三 活性炭吸附实验吸附等温式的确定 百度文库
吸附等温线—根据等温吸附规律关系绘制出的曲 (一)实验装置 本实验采用间歇性吸附操作, 即用三角烧杯装入活性炭和水样进行振荡的方 法。 吸附往往几种吸附综合作用的结果,可能存 吸附等温线是对吸附现象以及固体的表面与孔进行研究的基本数据,可从中研究表面与孔的 吸附等温线词条2020年6月15日 摘要: 介绍了低温低压下活性炭吸附等温线的试验原理、装置、样品制备、试验步骤及数据处理。 对DX30煤质颗粒状、ZX15无烟煤粉圆柱状及CH1椰子壳粒状活性炭做了 活性炭低温低压吸附等温线试验研究1984年9月1日 摘要 给出了在 77 K 至 400 K 温度范围和 1 atm 至 80 atm 压力范围内氢、氖和氮在木炭上的吸附等温线的测量结果。 从测量的等温线计算吸附热。 等温线拟合为 C = M b α 氢气、氖和氮气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热 XMOL

BET测试中常见吸附等温线类型 知乎
2022年3月17日 具有相对较小外表面的微孔固体(例如,某些活性炭,沸石分子筛和某些多孔氧化物)具有可逆的I型等温线。 其特点是吸附很快达到饱和。 II 类吸附等温线都有哪些特点? 2019年6月17日 吸附等温线的作用:一是可以判定在一定温度下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容量;二是判定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模式,可以通过等温线拟合吸附模型推测吸附机理;对于第三个问题,不是说吸附等温线要用粉状碳,而是粉状活性炭 解析:做吸附等温线为什么要用粉状活性炭 知乎2000年3月1日 活性炭被用作吸附剂,因为它通常表现出高吸附能力,并显示出作为吸附剂有效去除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 如间二甲苯的潜力。 第二步,获得的实验数据与不同的现有吸附 活性炭上间二甲苯的吸附等温线:测量值和与不同模型的相关 2023年12月29日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活性炭(AC)上二氧化碳(CO 2 )吸附过程的吸附等温线和优化。 该活性炭已通过 X 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氮气 (N 2 ) 吸附解吸进行了表征。活性炭作为 CO2 捕集吸附剂:吸附、动力学和 RSM

活性炭在醋酸水溶液中对醋酸的吸附 实验条件探索 大学化学
2010年11月11日 表1 中 c0 为醋酸溶液的初始浓度,c 为吸附后醋酸溶液的平衡浓度, m 为活性炭的质量, Г为吸附量。Г= ( c0c) V / m , V = 0 05L 。 吸附等温线见图1。 由图1 可知,浓度较低时吸附量随浓度的增加上升较快,随着浓度的增加,吸附量上升减 缓,吸附逐渐2018年1月11日 CO 2 和N 2 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可以通过单分子层朗格缪尔(Singe Site Langmuir) 方程来模拟 [5], (1) (2) 这里 P是气体压力, B、 B 0 是吸附常数, Q为吸附热, R是气体常数, T是温度, M 代表最大单分子层吸附量 不同温度 CO 2 和H 2 O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和吸附动力学研究2019年6月17日 做吸附等温线用粉状活性炭的原因: 粉状活性炭对很多物质都有很好的吸附能力。吸附等温线的作用:一是可以判定在一定温度下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容量;二是判定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模式,可以通过等温线拟合吸附模型 解析:做吸附等温线为什么要用粉状活性炭 知乎2013年5月12日 1实验3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一、研究背景:11 、吸附法吸附法处理废水是利用多孔性固体(吸附剂)的表面吸附废水中一种或多种溶质(吸附质)以去除或回收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同时净化了废水。活性炭是由含碳物质(木炭、木屑、果核、硬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豆丁网

吸附等温线试验步骤 百度文库
2、吸附等温线 实验步骤 1) 在锥形瓶中,装入以下重量的活性炭粉末:0、40、80、 120、150、200、240 mg。 2) 在锥形瓶中各注入100毫升 30mg/L 的亚甲基蓝溶液。 3) 将锥性瓶置于摇床上振荡2小时,然后静置使活性炭下沉。 4) 取上层清液,测定每个瓶中 除此之外,活性炭还被用于制造活性炭口罩、家用除味活性炭包、净化汽车或者室内空气等,以上都是基于活性炭优良的吸附性能。将活性炭作为重要的净化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lgK 1/n K n 吸附等温线 (1)根据测定数据绘制吸附等温线; (2)根据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百度文库2、吸附等温线实验步骤2、测定每个瓶中溶液的吸光度,并用标准图交换为浓度 单位。计算每个瓶中转移到活性炭表面上的亚甲基蓝的量。3、以 lgC0 C m 为纵坐标,lgC为横坐标绘出弗罗德里希吸附等温线。2、吸附等温线实验步骤 百度文库2024年8月6日 实验测试了PH3 在2 种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如图1 所示。从图1 中可以看出,AC1 对PH3 的吸附量大于AC2 的吸附量,且随 着PH3 分压的增加吸附量差值愈大 磷化氢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及吸附等温线的预测 ResearchGate

哥测的不是BET,是氮气等温吸脱附曲线 知乎
2019年7月10日 大多数情况下,I型等温线往往反映的是微孔吸附剂(分子筛、微孔活性炭)上的微孔填充现象,饱和吸附值等于微孔的填充体积。可逆的化学吸附也应该是这种吸附等温线。II型等温线反映非孔性或者大孔吸附剂上典型的物理吸附过程,是BET公式最常说明的2018年8月5日 吸附等温线试验步骤ppt,二、实验原理 活性炭目数 * * 陈 庆 物理化学教研室 主要内容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 五、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思考与讨论 七、参考文献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 1、通过实验加深理解活性炭吸附的基本原理 2、掌握用间歇式静态吸附法确定活性炭等温吸附式 吸附等温线试验步骤ppt 16页 原创力文档由吸附等温线可以比较不同活性炭对各种溶质的吸附效果,并由此计算所需 去除的溶质从初始浓度 Ci 降低到要求的浓度 Ce 时,需投加的粉末活性炭数量为: 当达到平衡浓度 Ce 时,可知 m(mg)活性炭所吸附的杂质量为 V(Ci-Ce) mg,因而每毫克活性炭 第六章、活性炭吸附 百度文库21 活性炭的性质表征 由图2可知,按照IUPAC(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的分类,活性炭的N2吸附等温线属于Ⅰ型吸附等温线,呈现微孔吸附特征[14]。N2吸附量在较低相对压力区域急剧增加,然后随着相对压力的升高,吸附量缓慢增加,在较高相对压力区域,吸附量随着相对压力的增加基本不变,吸附等温线呈现 SO2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动力学及热力学研究 百度文库

活性炭吸附实验 豆丁网
2016年1月13日 活性炭吸附实验Ⅰ——等温吸附曲线拟合一、数据记录1、基础数据:水样体积:500mL重铬酸钾消解液体积:500mL室温:25 有关苯在吸附剂上的 吸附热的文献报道很少 。笔者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苯 在活性炭纤维上的吸附等温线 , 并根据吸附等温线 用 Clausius2Clapeyro n 方程计算得到苯的等量吸附 热 , 由 vant Hoff 方程计算出平均吸附热 。 486苯在活性炭纤维上吸附等温线的测定及分析 百度文库吸附等温线的现实意义 吸附等温线的现实意义吸附等温线是研究吸附百度文库程中吸附剂表面上吸附物质的吸附量与吸附剂和吸附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曲线。它在化学工程、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吸附等温线可以 吸附等温线的现实意义 百度文库2022年9月29日 一定温度下,达到吸附平衡时,单位重量活性炭所吸附的溶质重量和水中溶质浓度的关系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曲线常用弗罗因德利希公式表示: X/M=kC1/n式中X为活性炭吸附的溶质量;M为所加活性炭重量;C为达到吸附平衡时,水中溶质浓度;k和n为试验得出的粉状活性炭的吸附原理 知乎

甲烷在活性炭上吸附等温线的测定及分析 百度文库
甲烷在活性炭上吸附等温线的测定及分析 近年来,碳素技术的发展为吸附过程的研究带来了巨大的机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活性炭促进了工业的发展,活性炭吸附特性也为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重要的贡献。此外,活性炭应用十分广泛,如在环保2010年11月12日 21 甲苯的活性炭吸附等温线 在不同实验温度下,活性炭对甲苯的吸附等温曲线如 图2 所示。该等温曲线符合单分子层吸附的第I类吸附等温线 [40]。吸附容量为单位质量吸附剂达到最大吸附量时,所吸附吸附质的质量。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随着 活性炭变温脱附高浓度VOCs的工艺参数优化与评价图 1 不同温度下苯酚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 2 2 溶液 pH 值对吸附平衡的影响 实验采用盐酸与氢氧化钠来准确调节苯酚溶 液的 pH 值 , 测定苯酚在活性炭上的平衡吸附值 , pH 值对苯酚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的影响 。 实 验结果如图 2 所示 。苯酚在活性炭上的吸附与脱附研究 百度文库2016年9月11日 吸附等温线见图1。 由图1可知,浓度较低时吸附量随浓度的增加上升较快,随着浓度的增加,吸附量上升减缓,吸附逐渐趋于饱和。 当溶液浓度较低时,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可用Langmuir公式分析。 Langmuir吸附方程式:Γ=Γ∞cK1+Kc 演算得:1Γ=1Γ∞K×1c 活性炭在醋酸水溶液中对醋酸的吸附实验条件探索 豆丁网

吸附等温线模型:全面系统的综
2021年11月7日 本综述收集了 20102020 年发表的研究中的 37 条吸附等温线和约 400 条参考文献。所使用的吸附等温线 按字母顺序排列,以便于访问。除了在文本中讨论之外,每个等温线的参数以及适用的定义也列在表中。提供了另一 考察在不同温度、pH值下,L组氨酸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结果表明,在L组氨酸和活性炭等电点附近时,L组氨酸的吸附量比偏离等电点时的大; 25℃时的吸附量比80℃时大; 在80℃和pH=10时,L组氨酸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lich模型进行似合,拟合结果L组氨酸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华侨大学学报(自然 2014年4月24日 评估了统计拟合度测度(GoFM)和新测度分数理论容量(FTC)在染料吸附中寻找最佳拟合等温线模型的适用性。三种酸性染料吸附的实验数据;在型号选择中,使用了颗粒活性炭(GAC)F400型的酸性蓝80(AB80),酸性红114(AR114)和酸性黄 活性炭吸附染料的最佳等温线:分数理论容量和误差分析它意味着吸附热与覆盖度无关。它适用于覆盖度不太大 的情况, Langmuir公式只适用于固体表面的单分子层吸附,它仅 适用于Ⅰ型等温线的气体吸附。 Langmuir吸附等温式既适用于物理吸附又适用于化学吸附。 程•2及02应0/1用0/12 4)BET 吸附等温式吸附热力学吸附等温线 百度文库

活性炭吸附实验 百度文库
活性炭吸附实验(2)根据Freundlich 等温线,确定方程中常数K,n;(3)讨论实验数据与吸附等温线的关系。思考题1.吸附等温线有什么现实意义?2.作吸附等温线时为什么要用粉状炭?3.通过本实验,你对活性炭吸附有什么结论性意见?该实验如何进一步2023年9月3日 实验项目名称:活性炭吸附实验实验项目性质:设计性实验所属课程名称:水质工程学实验(2)实验计划学时:2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用间歇式静态吸附法确定活性炭等温吸附式的方法;2 熟悉活性炭吸附公式中常数的确定方法;3 加深理解吸附的基本原理。活性炭吸附实验广东工业大学水质工程学课程学习网站2012年9月25日 分析温度变化对氢在活性炭上等量吸附热的影响,从而为构建活性炭低温吸附储氢系统提供技术支持选用比表面积为2074 m2g1的椰壳型SAC02活性炭,在低温区间7715~11315 K,压力范围0~8 MPa;较高温区间25315~29315 K,压力范围0~11 MPa,用大温度区间氢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分析《集美大学学报 2016年10月17日 内容概要一一吸附等温线类型及其形貌特征吸附等温线类型及其形貌特征二二吸附的基本理论吸附的基本理论11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单分子层吸附理论••LangmuirLangmuir方程方程(Ⅰ型等温线)22多分子层吸附理论•BET方程(Ⅱ型和Ⅲ型等温线)33毛细孔凝聚理论常见吸附等温曲线的类型及其理论分析 豆丁网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百度文库
水中苯酚在树脂上的吸附等温线 水中苯酚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 吸附机理和吸附速率 吸附机理: 吸附质被吸附剂吸附的过程一般分为三步:(1)外扩散 (2)内扩散 (3)吸附 ①外扩散:吸附质从流体主体通过扩散传递到吸附剂颗粒的外表面。2017年2月11日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docx,活性炭吸附实验1实验目的本实验用亚甲基蓝(C16H18ClN3S)代替工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采用活性炭吸附法,探究活性炭投放量、吸附时间等因素对活性炭吸附性的影响,探究活性炭处理有机污染水体时的最优工艺参数。2实验原理21活性炭特性活性炭是水处理吸附法中广泛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docx 8页 原创力文档2015年7月2日 三种活性炭对水溶液中铅离子的吸附等温线 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知,三种活性炭对铅离子的吸附量均随平衡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其中, AC1和AC3对铅离子的吸附性能相近, AC2则明显优于两者应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 孔结构对活性炭吸附水溶液中铅离子的影响 物理化 2020年9月2日 V(CoC)/W 式中V溶液体积,L; 分别为溶质的初始和平衡浓度,mg/L; W吸附剂量,g 4吸附等温线 等温吸附规律在一定T下,吸附量q与溶液浓度C 之间的关系 吸附等温式—表达等温吸附规律关系的数学式 吸附等温线一根据等温吸附规律关系绘制出的曲 线图 吸附平衡与吸附实验三 活性炭吸附实验吸附等温式确定ppt 26页 原创力文档

不同结构活性炭对co2、ch4、n2及o2的吸附分离性能 豆丁网
2016年6月20日 由 图l可见:活性炭AC—l的N2吸附等温线呈l型 等温线形状,活性炭AC.2的N2吸附等温线呈南 I型等温线向II掣等温线过渡的趋势,其脱附l缃 线与吸附曲线不:亟合,具有明显的滞叫,表明存 活性炭巾有毛细管凝聚现象发生,即活性炭AC-2 中有中礼 以微波椰壳活性炭和微波再生后的活性炭吸附甲苯测定了在20,30和40℃条件下甲苯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采用Langmuir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在30℃下椰壳活性炭和再生活性炭吸附甲苯的理论饱和吸附量分别为0323和0273g/g; 采用Polanyi吸附热 活性炭对甲苯的吸附及其等温线预测 百度学术2018年3月26日 “S”型等温线 起始部分斜率小,曲线凹向浓度轴,平衡浓 度增大时等温线有一段较快上升阶段。 机制:溶剂有强烈的竞争吸附,且溶质以单 一端基近似垂直地吸附于固体表面。 “L”型等温线(Langmuir) 最常见等温线。 机制:溶质比溶剂更易吸附,即溶剂无固液界面的 吸附作用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氧气在活性炭上吸附等温线 31 吸附等温线的类型 等温线的形状反应了固体表面性 质、孔结构和气-固分子之间的作 用力的特性。 Ⅰ型等温线 化学吸附,单分子层,极限吸附量 微孔吸附剂,孔填充 超临界吸附 Ⅱ型和Ⅲ型等温线第三章吸附等温线 百度文库

空气湿度对低浓度有机蒸气在活性炭上吸附平 衡的影响
2010年7月16日 在活性炭上,VOC 的吸附等温线一般呈指数函数曲线,可以用 Polanyi2Dubinin 方程来关 联[1];水蒸汽的吸附等温线呈S 形曲线 VOC2水蒸汽混合物在活性炭上的二元吸附是一个典 型的非相似体系 水蒸汽的存在导致VOC 的平衡吸附量减小,其抑制作用随着水蒸汽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2、在测水样的吸光度之前,应该取水样的上清液然后再分光光度计上测相应的吸光度。3 2.作吸附等温线 时为什么要用粉状炭? 废水中的物质经活性炭吸附后分散好,容易单层吸附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百度文库活性炭吸附试验【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使用方法】1 开机,点击仪器软件进行初始化;2 选择“定量测定”;3 点击参数设置,“测量”选项卡中选择单波长法,主波长485nm;“校准曲线”选项卡选择一次方程,浓度单位mg/L;4 在样品池和参比池中放入蒸馏水的比色皿作为空白,点击“校 活性炭吸附试验 百度文库第三章 吸附等温线 1 n=f(T,p,E) n=f(T,p) 温度一定 2 氧气在活性炭上吸附等温线 3 31 吸附等温线的类型 等温线的形状反应了固体表面性 质、孔结构和气-固分子之间的作 用力的特性。 4 吸附量 n B B 相对压力 p/p0 5 Ⅰ型等温线 n 0 1 p/p0 化学吸附,单分子《吸附等温线》PPT课件 百度文库